每个教室可以随时进行线上直播、不用出楼就可以走遍由8栋教学楼组成的校园的各个角落、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空中操场……7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西城区获悉,2023年启动的北京育才学校新建项目已通过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预计在今年9月正式启用。建成后,该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有提升,学校办学环境改善,周边地区入学压力也将得以缓解。
据了解,北京育才学校1937年创办于延安,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基础教育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包含学前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十五年全建制,师生7000余人的大规模现代化学校。2023年,西城区启动北京育才学校新建项目。新校区位于天桥街道太平街与永定门西街交叉口东北角,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由中建三局承建,占地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可容纳114个教学班,4300名学生,600名教职工。北青报记者在新校区看到,工人们正在做着加装校训墙等零星收尾工作。据项目承建方介绍,教学楼内地面铺设、墙体粉刷等内部建设已于4月30日全部完成,整体建设工程已于6月12日通过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新校区主体建筑为装配式钢结构,全部采用高标准环保材料,教学楼、报告厅等室内装修使用陶铝吸声板、钢化玻璃墙裙等无甲醛释放材料。同时,教室都安装了新风系统等,确保空气质量安全合格。”项目承建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育才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吴昊介绍,相比老校区,新校区融合现代教育与生态理念,打造智能化学习空间,学生学习环境和各类教学设施均有显著升级。如整个校园内的8栋教学楼之间都有一道文体共享中轴相连,“这样,学生不用出楼,就能走遍整个校园,可以从容应对各种极端天气。”吴昊说。北青报记者发现,这样的独具匠心在新校区内还有很多,地面上的空间不够,就建设有着400米环形跑道和一个标准足球场的空中操场;风天雨天不利户外运动,就建设可保障学生全天候使用的风雨操场和篮球馆;甚至还有现代化的智能图书馆,除了馆藏丰富的图书,先进的影音阅览区、可独立录制作品的朗读亭、整洁宽敞的自习区,必定成为学生们最为喜爱的学习场所……
同时,智能化也充满着每一间教室,配备前后双机位,阵列式麦克风,可随时进行录课或线上直播。还设有多个多功能实验室和科技长廊,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机会。专业的音乐、合唱、美术、书法教室,满足不同艺术类课程需求。“新校区教室内的课桌椅也遵循了‘利旧’原则,将旧桌椅利用起来。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持续动态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及相关工作,确保空气质量安全合格。同时,技防建设实现校园全覆盖,共有监控点位将近1500个。”吴昊表示。
据悉,新校区预计在今年9月开学之际启用,学校将协同各级相关部门统筹做好校园周边交通组织优化,拓宽道路,优化慢行交通流线,畅通周边微循环道路,开设通学车,积极挖潜学校周边停车资源,着力构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立体防护体系,为学生和家长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名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